第十四章 形式-《东宫嫡女》
第(2/3)页
同样是即将启程,幽州的王二欢天喜地,长安的李晋则是鸡飞狗跳。
齐国这次对战突厥,永平帝总共派出了大军六十万。
若再加上北地楚国公麾下的二十万军队,实则共计八十万人。
永平帝的召令是由梁睿和李晋二人带五十万大军西上走灵州道,而余下十万大军则跟随李容牧东上走马邑道,与代州的陈霖和云州的陈尧汇合。
永平帝这样决定的原因无非是因为看中了东部三州比西北一带更安全些。
李容牧毕竟只有十五岁,又是太子唯一的儿子、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就算再怎么防备,也应将他的安全放在首位。
所以由李容牧带兵走马邑道,即便会使永平帝有所担心,还是无可避免的这样做了决定。
而这当然不是李晋想要看到的。
谁都知道跟在梁睿身边,永远只能做配角,没有显露头角的机会。
李晋当然也希望独自带兵迎战,无拘无束的干出一番事业。
并且他相信,若是将他和李容牧的位置颠倒,让他带十万军队去和代州的陈霖汇合,那他一定会比李容牧做得更好。
李晋对此事愤慨不已,实在没想到临出发前还会遭逢这种变故,打乱他的一切计划。
而对于此事,即便聪明如裴休亦无法改变事情的结局。
毕竟出征在即,李晋一直以来的人设又是不争不抢,善解人意,即便可以由裴钦在朝中为其鸣不平,只要皇帝一问蜀王如何看待此事,李晋也不得不站出来诚恳的说一句“儿臣无异议”。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见李晋气恼,裴休忙开口道。
“王爷不妨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东部有陈尧刚立下战功,又有楚国公、陈霖、崔洪度和谢玄等一系列人等着挣功劳,而西北方又有谁呢?”
裴休耐心劝道,“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臣相信,只要您拉拢好梁睿,立战功之事总归有办法做到的。”
李晋叹了口气,“可是现在突厥的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在东部,若是没有敌人,这仗又该如何打呢?”
裴休摇头道,“王爷这么说可就低估那群突厥人了,他们的兵力绝不止东部那一点。”
“突厥与我大齐不一样,他们名义上也是一个国家,但是毕竟游牧民族,凝聚力不强,虽然表面上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然而实际上却属于大权利对小权利的支配。”
第(2/3)页